- 页数:168页
- 开本:16开 平装
- 出版社:南京大学
- ISBN:9787305194290
- 作者:曹文轩|总主编:徐.
导语
《甜橙树》收录了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读者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本书所选作品,都和乡野有关,和自然有关,这些质朴无华的文字,却处处呈现着一种生命的蓬勃力量,能让现如今的孩子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力量。
内容提要
《甜橙树》是曹文轩的一部中短篇作品集,全书收录了包括《甜橙树》《野风车》在内的九篇佳作,其中多篇作品获奖。曹文轩的这些作品大多以乡村田园生活为背景:幽旷的田野、金色的草房、流动的雾气、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
媒体推荐
曹文轩的作品,常常通过讲述小主人公在巨大挑战面前所呈现的复杂人生,告诉小读者们如何勇敢、如何坚强、如何去爱!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天瓢》、《大王书》、《我的儿子皮卡》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14卷)。
《红瓦》、《草房子》、《根鸟》、《细米》、《天瓢》、《青铜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四十馀种,其中有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宋庆龄文学金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目录
红葫芦
水下有座城
远山,有座雕像
甜橙树
野风车
田螺
月白风清
蓝花
第十一根红布条
前言
江南三月,细密的雨声中,传递着温煦的杏花香气。这时候,应和着天边隐隐滚过的隆隆雷声,青青的楠竹林里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经过了漫长的冬天的默默积蓄,泥土下的幼笋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破土而出的力量。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了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它们从厚积的枯叶和泥土下脱颖而出,那一瞬间,它们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一个目标:冲破束缚自己的箬壳,扩展开翅羽状的枝叶,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似乎已经不是在生长,分明更像是在飞翔……
——这是我刚剐写完的一篇散文中的一节。漫步在江南早春时节青青的楠竹林里,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儿童文学。我甚至觉得,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与这春天的楠竹林里生机勃勃的景象颇为相似。各种出版与传播通道的拓展与打开,给儿童文学作家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只要你拥有生长的梦想和力量,这片土壤以及土壤之上的空气、雨水、微风和阳光,就是属于你的,属于每一株绿色生命的,正如白桦先生那句名诗所歌咏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然而,创作上的空前活跃与繁盛,也使儿童文学的编辑和出版者们面临着新的考验。丰富的资源就像大自然里的春天,摆在人人面前,读者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也许只有少数细心的人才能知悉,而如何把最好的书送到最热爱它的读者手中,却永远是一个秘密。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把诗人郑愁予这句诗中的“诗人”二字换成“编辑”,其宴也很恰切。最好的编辑出版人,不也是黄昏时分的点灯人,为在暗夜中行路的读者挂起温暖和明亮的灯盏,照耀着他们回家的小路吗?而且,面对着如此繁盛和泥沙俱下的创作资源,一个优秀的编辑出版人,必须具有披沙拣金的耐心、采铜铸鼎的本事和撒豆成兵的艺术。
眉睫君和游安良君,是近几年在少儿出版界纵横驰骋的两匹“黑马”,两个人都很年轻,富有开创和进取的力量与信心。前者的强项在编辑和学术,后者的强项在出版和发行。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与童书出版界结缘并历练了不短的时间,对童书出版拥有热爱和敬畏的情怀,也累积了不少的经验、智慧和资源。我相信,这样两股力量与智慧合在一起,必将为当下的童书出版带来一些新的作为。那么,这一套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作家们的代表作选本丛书,算是他们的“东风第一枝”,是第一次的“竹林爆笋”。
首先,从这套书的作者阵容看,无疑是一份极其华丽的名单。当下活跃在儿童文学界的老中青四代作家、读者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皆在其中,如任溶溶、葛翠琳、孙幼军、金波、任大星、张秋生、曹文轩、彭懿、黄蓓佳、刘先平、冰波、汤素兰、殷健灵……
其次,从这套书的书目来看,几乎每位作家都拿出了他们的代表作品、获奖作品,或是作家们自己偏爱和看重的个性作品,用“名篇荟萃”来形容,实不为过。如《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妖湖传说》《会唱歌的画像》《甜橙树》《野妹子》《我要做好孩子》《窗下的树皮小屋》《小巴掌童话》《中国孩子的梦》《临时老爸》……
第三,这套书在编选上,另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做法是,以作家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为基准,不拘泥于篇幅的长短和体裁的异同。有的作家的长篇作品也只是节选其最精华的章节,而给另一些中短篇杰作留出容纳的篇幅。有的作家在不同体裁形式里都有自己优秀的作品,则予以兼顾,尽可能在一本书中呈现出这位作家完整的创作风采。这种编选方法,在编辑艺术上的“含金量”最高,也最能体现编辑和出版者的眼光和功力,当然,编辑投入的心思也最多。
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我记得20世纪50年代出版过的一本《普希金作品选》(戈宝权译),就是这样编选的,长篇节选、中短篇、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在其中。直至今天,这本书仍然是我阅读普希金的一个“宝典”般的选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80年代也编辑出版过一套方形开本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本。有《叶圣陶作品选》《冰心作品选》《张天翼作品选》《柯岩作品选》《管桦作品选》《葛翠琳作品选》《孙幼军作品选》《袁鹰作品选》,等等。这些选本也是采用了这种长短不拘、体裁不一,只以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为基准的编法。所以,这套书三十多年来也一直为我所珍爱。老一辈的编辑出版家其实早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本,可惜的是,今天愿意这么去效仿的编辑越来越少了。很多编辑是怎么省事、怎么简单怎么来,以至于许多作家最终被“选来选去”的,浮在大家眼前的全是那么一两篇作品,好像这位作家就只写过这么一两篇作品似的。
儿童文学事业,无论是创作、编辑、出版、传播,都应该是纯净、精美、细致和仁爱的。这是天使和圣母般的事业。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冰心老人生前曾告诫我们:从事儿童文学事业。必须拥有一颗“慈母的心”。由叶圣陶、冰心、陈伯吹那一代儿童文学先驱所创建和奠定的一些伟大和美好的儿童文学传统,正在一代代作家和出版家手中薪火相传。
“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由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曾经用弗罗斯特的这几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儿童文学之路。其实,儿童文学也并非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世界上也没有渺小的体裁,而只有渺小的作家。借用一句伟人的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是将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还是回到江南青青的楠竹林里。在春天的楠竹林里徜徉,我也想到了中国一代代儿童文学家们的美好情怀:他们和四季的风霜雨雪一起,和一簇簇散发着药香的野菊花一起,和那些临冬的苦荞一起,和一道道永远流淌不尽的山泉一起,在各自的山坡和深谷间,以群体的追求、探索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这份事业的忠诚、依恋和守护,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而透过早春三月楠竹林里的爆笋奇观,我还发现了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将是金色的。
是为总序。
2014年早春时节,写于东湖畔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流篱摇摇头:“你也能打篮球?”她疑惑地望着那只空袖筒。
达儿哥很自傲地一笑:“我是中锋!走,到河边玩去。”
临分手时,达儿哥问:“你想看我打球吗?明天就比赛了。”
流篱当然愿意。
第二天,达儿哥真的把流篱带进了比赛场。
比赛开始了。流篱谁也不看,就光盯着达儿哥。达儿哥满场飞跑,球到了哪儿,哪儿就有他。他高高跳起来时,长长的独臂几乎要碰到篮圈了。他弯腰拍着球,那球像是有了他的灵魂似的,谁也抢不去。传球时,他能像风筝似的在空中停很长时间,目光向左,球却向右射去,等对方明白了他的心机,球早落在了同伴的手里。球又传回来了,他在篮下一横身子躲过对方的一个球员,弹起来,长胳膊一勾,手腕一弯,那球画了个弧,就听见唰的一声,四边不靠,空空地穿过篮圈。不一会儿工夫,比分就拉开了。对方急眼了,派出两个满脸蛮气的高大队员,一前一后地夹着他。达儿哥被钳制住了。对方很快就把比分追了上来。只剩最后五分钟时,对方竟然超过了达儿哥他们。有那么十几秒钟,达儿哥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只飞来飞去的球,发亮的牙齿咬啮着干燥的嘴唇,狠狠地攥着汗淋淋的一个拳头。突然,他大叫一声,直射球场中心,一个飞跃,手在空中一招,截住对方的一个球,随即,旋风般地扑向球篮,没等对方反应过来,球唰地入网了。
流篱禁不住在地上连连跳起来,一个劲地欢叫。
对方把达儿哥盯得更紧了,达儿哥敌视地看了他们一眼,左奔右突地甩避着他们。还剩最后两分钟时,又扳成了平局。
球场上的空气紧张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达儿哥满脸汗光闪闪,背心整个被汗水黏附在身上。对方两个队员一前一后,紧紧地挨着他,贴着他的胸脯和后脊梁。他一晃动,摆脱了两个对方队员,伙伴见他朝篮下冲去,把球传给他,正当他要起跳投篮时,一个对方队员像头野牛一样冲过来,存心一头撞在他的胸脯上,将他“嘭”地撞倒在几米远以外的地上。那个队员被罚下场了,但达儿哥挣扎了几下也没有从水泥地上爬起来,被人架起来走出球场。他痛苦地咬着牙,一边往外走,一边不时地回头看一眼球场。
流篱钻过人群,来到达儿哥面前。
正被人按摩着的达儿哥摇摇头,喘息着,尽力朝她轻松一笑。
当还剩最后一分钟,达儿哥见着自己一方马上就要输掉时,他站了起来,要求再次上场,被应允了。他微跛着腿一跳一跳地进入球场,流篱朝他摇着手,他也朝流篱摇着手。
几乎是随着一声锣响,达儿哥的最后一球应声入网。他几乎是在中线弧上,用他那只唯一的带伤的胳膊将球投进的。他身体微微后倾,双腿直直地垂着,整个形象宛如腾到空中的一股袅袅轻烟。流篱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飘在空中的形象。
达儿哥得到嘉奖:一套蓝色的运动衣。
他捧着它,找到了流篱,一起往家走。
路过大河边时,达儿哥忽然停住了:“我下河洗个澡,把这套运动衣穿上吧?”说完,他脱掉长裤和上衣,扔在草地上,朝大河跑去。
流篱抱着达儿哥的衣服追过去。
达儿哥跳起,像画了弧的球一样,在空中一闪,扎进大河,溅起一团雪白的浪花。他用独臂游到对岸,喊了声“小流篱”,又游过来,身后留下的那条长长的白练,像是一条彗星的尾巴。
他甩了一甩头发上的水珠,走上岸来。
已近黄昏,初夏的夕阳照耀着这个残缺不全的肉体。他的皮肤呈棕色,显得紧绷绷的,似乎能敲出铁质的音响,经水一洗,像缎子在夕阳下闪闪发亮。他的肩又宽又平,像是要去用它扛什么沉重的东西。他的躯体还未发育成熟,胸脯扁平,而且很瘦,露出根根肋骨。随着他的喘息,那肋骨会一根根地上下错动。他的断臂却使他平添了几分风骨。